《网上物流》简介
为了全面系统的反映物流行业的最新动态,准确及时的纪录物流与贸易两大产业在互联网上的融合进程,为广大物流、贸易企业及相关行业组织提供权威的物流资讯和经典案例,锦程物流网推出《网上物流》这一集新闻性、学术性、实用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物流期刊,力争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微缩而又全面的物流世界。
《网上物流》为季刊,发行量5万册(另逢广交会、FIATA年会等国际国内重要展会则发行增刊,增刊发行量2万册以上),主要通过展会、直投等途径向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贸易企业和行业组织发行。
欢迎索订 免费赠阅
- 公 司:
- 地 址:
- 邮 编:
- 电 话:
- 传 真:
- 联系人:
- E-mail:
锦程物流网 - 期刊首页 - 关注 - 正文
【引言】当太多的银行被收归国有或破产,当纽约第五大道公寓和伦敦梅费尔豪宅的价格跌落到谷底,2008金融危机的旋风在次贷之后又一次殃及中国出口市场。媒体的显微镜将金融危机和“经济寒冬”人为地放大,与其把它演变成又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不如正视“如何度过寒冬期”。而对出口依存度超高的中国货代业,从80年代发展初期的含苞待放,到入世之初外资涌入时的争艳,一直在机遇和挑战中被誉为是中国的“朝阳产业”。当中国经济进入“寒冬”期,货代也随之提前“凋谢”,甚至有同行提出了“夕阳产业”一说。中国出口和货代业是否真已穷途末路?本刊在多次探讨“出口危机”之后,再次携手业内专家,探寻中国货代群体在“寒冬”中的绽放之道。
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金融危机再刮“寒流”
肇始于次贷危机的美国金融危机已经持续一年。对于外贸依存度曾高达71%历史高位(2007年1~9月份)的中国经济来说,其微观和宏观经济受其影响不可避免。接管“两房”、由银行间成立互助性的平准基金、7000亿美金救市,美国政府的种种举措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而言是件好事。因为这些举措对稳定金融市场的信心、保证美国消费信贷供应不至于下降太多或太快,让美国经济不至于一下跌入深度危机,都是很积极的。只是次贷危机的影响还不止到此结束,现在的华尔街和整个金融业在重新洗牌,因此,仅仅救下“两房”也难以扭转次贷危机对美国靠“信贷驱动消费”的经济模式的冲击,虽然美国靠“信贷驱动消费”的经济模式不会终结,但其程度将会有实质性收敛。
从这个意义上,美国家庭的消费增长、企业业务拓展会受到打击,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会有一两年的下坡路,这会进一步打击中国的出口企业,特别是沿海省份的经济。也就是说,现在看来,次贷危机对美国消费经济的冲击过去被低估了,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比原来估计的要严重,这对本已进入“寒冬期”的中国出口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一场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
次贷危机的深化无疑是中国改良过去30年经济增长模式的一针催化剂。亦即,中国过去那种靠投资拉动增长、靠出口为快速增长的工业产能提供出路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到去年,即使没有次贷危机,这种增长模式的前景也绝非乐观,WTO“红利”已经被用完,出口市场也难以继续扩大了。在这种时候又碰上次贷危机,两者加到一起,大大改变了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必要性,转型已经是没有选择,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强化国内需求增长的能力,否则,中国经济和社会将面对比较大的挑战。中国持续十多年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这在成本上涨的形势下是致命的。谈到出口产品附加值,锦程物流网CEO李枫表示:“金融危机影响到的并非广义上的中国出口,实际上最受影响的是中国低端产品、初级产品出口的。举个例子。中国把木材作为原材料出口到国外,而这些国家则把木材做成筷子再运回到中国销售。我们平时用的筷子大部分是‘韩国造’、‘日本造’,筷子用完了之后,这些国家又把筷子回收,运回去做成纸再卖到中国,这个现象说明什么?我们在向国外出口最初级的产品,而相对的,国外在向我们出口具有附加值的产品,换言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高附加值产品的输出才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关键。相对来说,日本在这方面就很值得借鉴。众所周知,日本的自然资源比较稀缺,日本的进出口结构就偏重于进口原材料,制成高端产品再高额出口,所以日本的出口经济相对来说资源浪费程度较小。
我们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不可再生资源的流失对于国家经济的长足发展是没有好处的,从另一个角度看,用子孙后代的生存资源来换取利润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国际上对中国的反倾销和贸易壁垒等一直非常犀利,‘made in china’失去了它原有的某种品牌意义的体现,转而变成“廉价”的代名词,这是我们国家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价格的真实境况的体现。”
三、正视难关,积极应对
我们正在直视这场经济危机的原因。无论是早前的出口退税的调整、人民币的升值,还是劳动法的出台,还是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实这都是很正常的。对于新劳动法的出台,人们往往把它归结为对中国劳动者的保护,对人民生活水平的一种提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它与未来的出口贸易发展方向是相吻合的,它们都是希望中国不再是世界上劳动力密集型的工厂,而是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目前,各地招商引资基本都会选择高科技,低能耗的产业,用人的素质和大脑赚钱,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把资源挖出来赚钱。(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综合专家意见,笔者认为,我国现在的发展模式依然是高度依靠出口导向的加工贸易产业,虽然产业高度在不断提升,但这种高度化只是虚高度化。由于能源、资源消耗强度非常高,附加值很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错位,在全球化分工链中处于低端,而且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因此多位专家都表示,当前我国的发展模式转型已迫在眉睫。所谓转型,就是实现由底端制造为主提升到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从而提高资本回报率和国际竞争力。为完成这一转型,需要技术进步和创新,投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与商业秘密等。
这就要求一个由有形的“中国制造”到无形的“中国创造”之根本性演变。为了顺利实现这一转型,中国需要特别关注三个方面:第一,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本。第二,鼓励研发,推动科技创新。没有持续的大量的研发投资,中国的知识产权拥有量就无法增加,从制造到创造的跳跃也就无法实现。第三,保护知识产权,发展资本市场。推动创新的强大市场竞争机制必须有两个重要附加条件予以保障,即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与司法体系,和能够为企业家募集创业风险资本并为支持企业不断成长而提供后续融资的资本市场。
这个过程固然有很多文章要做,但这个方向一定是对的,解决方案就是增加产品高附加值。如果出口企业能正确面对这个问题,把企业发展成高附加值产品,高技术类产品这样的企业,所谓“经济寒冬”的难题似乎就都显得不那么棘手了。”
(二)转变意识,穿好“棉袄”来过冬
笔者曾经接触过一家做木材运输的货代公司,当时他们在经营上选择的是帮助生产商去寻找海外关于木材的高附加值的产品,这说明他们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所以,中国的中小企业能不能转型,从而生存的更好,主要就是看大家的意识,只有举着火把前行才能辨得清方向。
国内企业应该跳到一个高度上来看,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就要考虑自身能不能适应中国未来出口的趋势发展,如果能适应,说明企业还在市场之中,还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如果不能适应的话,则要么转型,要么放弃,这是中国经济稳步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经历的一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如果适应不了市场的发展,就势必要经过优胜劣汰的洗礼。对于这次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人说像是换衣服,刚换完衣服,冷空气就来了。李枫回答道:“这要看你换的是一件衣服。如果原来穿的是单衣,现在换的是一件棉袄,把单衣脱下来的时候可能会很冷,但是如果你不换成棉袄的话,那么你这件单衣在未来就要永远穿下去。我们要唤醒行业意识,要能够清醒的认识这一点,并且做出努力去改变,这是最核心的一点。”
(三)中小货代企业应专业化图强
专业化是未来的竞争点。随着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产业结构中的提升,对货代的专业化服务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专业化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一直在提倡现代物流概念,其实这跟贸易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运输高附加值的产品,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它的运输会涉及到包装、分检等过程,一定会运用到现代物流,所以说我们能不能走到现代物流的阶段,一方面靠货代行业本身的规范,一方面取决于中国出口经济的发展,实际上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国际货代企业实质上就是一个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可以没有厂房,没有汽车,几部电话、几台电脑就可以称之为货代企业。如此之低的准入门槛,使得整个国际货代行业尚处于极不规范的阶段,缺乏基本的行业自律,相互之间争抢客户的事情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数量达5万余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业。有同行抱怨:“现在国际货代企业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导致恶性的无序竞争情况严重。”李枫表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货代企业要找到突破口,就必须依靠自身的专业能力。没有专业能力,是无法找到利润点的。
“即便同样做冷链物流,农产品中的蔬菜和水果的专业要求差别也很大,出口哪个国家的操作也是有很大不一样的。特别是在现阶段市场需要细分的情况下,不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很难获得更大发展。因此,中小国际货代企业的出路必须依靠专业化特色。”
针对这种思路,在“出口危机时代货代企业新营销力研讨会”的现场有企业代表提出异议:如此说来岂不是意味着要砍掉现在很多业务,这样做减法,企业肯定会马上遭遇生存问题,这样在企业还没有强的时候就先死掉了?!李枫表示,专业化道路的转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个策略,企业可以在自己目前所进行的业务中,找到自己最为熟悉、盈利能力最强、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然后逐步丢掉其它业务,形成为业界认可的专业化平台。这是一种逐步的转变,并非休克式疗法。
李枫补充道:“从全球货代的整体情况来看,只有20%的指定货物由中国国内的货代公司来操作,原因是中国货代在国际舞台的谈判资本太低,因为你的产品是‘made in china’的初级产品,而且就是中国货代公司的整体水平不被国外企业所认可。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目前出口结构的调整本身就是有利于货代行业的。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趋势,无论何种行业,未来的发展都是越来越精密化,让最专业的人做最专业的事情,所以,未来一定会是专业程度的竞争。任何一个有发展的企业都应该站在一个正确的角度上来看这个问题,谁能把握住这个机会谁就能迎来一个非常明媚的春天。”
(四)依靠集中采购助推行业规范化
一个货代企业只有立足于专业化经营,才能将它区别于其它企业的地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通过核心竞争力来凝聚利润,从而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际货运代理的业务范围十分广阔,专业化服务的内容就是要求货代企业以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在空运、整箱、拼箱、海运、租船、集港疏运、仓储分拨、物流配送等业务上选择其中的一、两项作为主业,在市场开发、企业战略、人才选用、管理规范等资源配置方面采用密集性的营销策略,稳扎稳打,滚动发展,最终成为市场领导者,达到制胜的战略意图。“我们再把这个问题过渡到海运市场上”,李枫如是说到:“中国的海运市场一直处于无序状态,而目前的调整能够将海运市场重新洗牌,这不仅仅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定义规范法则的过程。在国外,货代行业从运费到报关费都是透明的,而中国的货代企业很多都是打价格战,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赢利,这都是不健全的。未来,货代靠什么来发展呢?未来货代公司应该是一个集中采购商,从理论上来讲,箱量越多拿到的价格就越低,价格越低拿到的货量就越多,这是一个从无序向规范过渡的良性的过程。”
正如马云所说,“在今天的经济形势下,很多企业的生存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牢牢记住:如果我们的客户都倒下了,我们同样见不到下一个春天的太阳!” 同样作为电子商务网站的领军人,李枫感同身受,通过在“出口危机时代货代企业新营销力研讨会”上与全国各地货代同行的互动,让他深感在“寒冬”之下,帮助货代企业度过危机,是‘让需要物流和提供物流的人感受到网上物流带来的成功’在今天最完美的诠释!于是,锦程物流网新版海运平台顺应而生。
目前,新版海运平台分为四部分,船期、运价、询贸盘、服务。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将货量集中起来,形成集中采购,为中国物流供需双方提供便利的交易,节省成本。新版海运平台顺应了目前货代行业的发展,货代公司集中采购,依靠服务来生存,让服务先行一步,我们将价格配比起来,运价合理透明,行业标准明确,在平台的运营过程中不断规范中国的海运市场,在这个大环境里帮助货代公司找到正确的方向,我们不希望恶意的压价和竞争伤害中国的企业,我们希望在大环境里做出这样的努力,帮助企业渡过寒冬,脱颖而出。我们相信,任何行业都会从无序走向有序的。”
经济寒冬的到来,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这正是中国企业转变增长方式从而走出低成本竞争泥潭的好机会,要走出这个寒冬必须如上述:转变意识、练好“内功”。现在,中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货代企业就像热水里的青蛙,水再不断的加热,你能感觉得到,但是没有烫疼,就会安于现状,如果你能奋力一跳,做出改变的话,那么未来就会脱颖而出。我们相信中国企业、中国的货代企业能够经得起这场寒冬的历练。
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冷空气的来袭势必带来一场降雨,雨水的浇灌伴随花期将至,经过“寒冬”的短暂凋谢,中国进出口贸易这朵铿锵之花必讲迎来绚烂的绽放,货代业经过产业的调整和行业的洗牌,前景一定比现在更加美好。
在“寒冬”中,绽放!
杂志封面

指导单位
-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
编委会成员
- 主 编: 李 枫
- 责任编辑: 栗博
- 执行主编: 王志杰
- 主编助理: 张婷婷
- 编辑主任: 王兆昉
- 文字编辑: 汪一兰 吕晶 管莹菲 赵艳
- 美术编辑: 洪 漪 梁 靓